讀後感之心的視界 柯錫杰的攝影美學

 

封面 — 心的視界 柯錫杰的攝影美學
如果用眼睛看是一種「框」,用心去體會就是一種「寬」。

 

封底    攝影的路上,指引我的,經常是天邊的一顆孤星。告訴我走自己的路,用自己的新感受天地。老天爺賜給我攝影家的眼睛,我已用我的一生回應。五十年來累積的信念和看過的風景,是我所能回饋給這個世界最真誠的禮物。

 

  他用照相機取代畫筆,又超越了相機的機械性能和照片的物質性,賦予他的影像某種繪畫的可能。……單純、透明、沒有多餘的東西,質感、光線都太漂亮了,藝術走到了極致,就是單純。              — 高行健

  柯錫杰最好的作品是結合自然與人文之作,因為照片本身有深度,觀者除了欣賞作品之美外,作品往往能進一步引起觀者的思想。……但不像詩有敘述性,而是一下子同時呈現出自然與人文,兩者很難分別;觀者需要細心、慧心的欣賞,如果不能欣賞到這個境界,光看她作品的色彩和構成也夠得到滿足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 鄭愁予

Irving Penn 1953
Phitigraphing a cake can be art”拍一塊蛋糕也可以是藝術。

心境

  原來把自己放空,沒有任何目的性,沒有對攝影的預先要求和設想,最能企及藝術的境界。

  拍沙漠,我一部分、一部份地取,在遼闊中找出細節,會有一種說不出的美感。造物者用「大」來吸引我,我用細節來回應它。細節不是複雜,細節一樣要講求簡單、通暢,這樣才不會辜負大自然的美意。

減法 柯錫杰 1983.2 新墨西哥州<白沙丘>

 

  所以我不會把一個風景就這樣拍下來,我只去擷取我感覺有興趣的部份。透過鏡頭去找有趣的地方,從大自然中把它「框」起來。

  如果生活中也有加、減、乘、除,我一樣會選擇減法。

  極簡不是空洞。減法其實是一種「用心」,而不是隨意亂減。減法是實踐生活美學的一條路,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,我愈來愈喜歡它。懂得把美的東西留下來,丟掉那些不美的。減法讓彼此都有了空間。

  攝影簡單來說,就是光和影的學問。所以拍照的時候,不要只想著把眼睛前看到的拍下來,也要想到如何運用陰影的部份,去和主題搭配,定義自己的camera position。我喜歡追求美,但我心目中的美,並不是普通的風景美,必須在光與影的關係裡去探討。

  「凡物皆有可觀。苟有可觀,皆有可樂,非必怪奇偉麗者也。」  — 蘇軾

  在「框」中尋找一份「寬」。

  柯錫杰的影像同時擁有「懸宕」與「靜定」兩者特質,「懸宕」的作品充滿熱力與張力,「靜定」的作品寂寥中有著凝思與冥想。
  有時他的影像中用一條線,可能是海平面,或海與天接觸的一線亮光,或是一道門緣,有時用陰影、光線,讓觀者有經歷危險、走在鋼索上的感覺。對著他的畫面,你會不斷想看出「他提出的問題怎麼解決?」這才是耐人尋味,最耐久之處;而不是一開始就給你很美的畫面,之後就沒有了。  —   
攝影評論家 宋珮

 

 

 

空白人生   摘選於   「心的世界 柯錫杰的攝影美學」 2009.06.1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wnew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